leyu乐鱼电竞官网百年芦荡巷——涅槃重生的姚家大院
发布时间:2023-12-17点击次数:

  2016年盛夏的一个闷热天,我从嘈杂的粉巷西端向南拐,走进一个颇具文艺范的巷子——芦荡巷,嘈杂渐渐被甩在身后。芦荡巷原名芦进士巷,《明清西安词典》中记载,芦进士巷在原唐长安皇城太常寺处,太常寺属于五寺之一主管祭祀,唐末改为新城后逐渐成为居民坊。

  芦荡巷南头的一栋居民楼后隐藏着一个有故事的院落,有人把它叫做“于右任故居”,有人叫姚家大院,不管咋叫都道出这个院子非同一般。

  从中式大门走进院子,并没有传统的影壁,而是向右转,通道左首拱门内是两间平房,院中有一口已经打不出水的老井。北侧又是拱门,走进去别有洞天。靠西边是一栋中式二层楼房,一层雨廊内木雕精美,二层为露台,居中凹进去门上有“吟风叙雨轩”匾额,雕梁画栋,古色古香。小院四周雨廊相连,格栅只有50公分高,可让人坐下来观赏小景,聆听故事。

  由于事先约了刚刚从美归来、姚家第二代唯一传人姚应琦先生,加之之前来过多次,宾主见面后在院中石桌前落座,稍加寒暄后便直入主题。在场的有姚氏第三代人姚云郎、恒昌堂茯茶传人穆民(女婿)、西安晚报首席摄影记者张宇明,话题从“社树姚”开始。

  明清时期,在陕西渭北地区产生了一大批著名的商业家族,号称“关中巨富”、“盖省财东”,他们代表了明清陕西雄浑的经济实力,在中国商业史上创造了富甲天下的财富神话。其中,泾阳县社树堡姚家就是最著名的代表。明清关中流行的一句民谣就是“石桥刘孟社树姚,不及王桥一撮毛”。到了康熙年间,姚昂干(姚氏先祖)承其祖业,在雅安和彝族地区继续来往经商,因筹谋有方,连获厚利,为姚家在川地和西康的生意奠定了基础。姚家发家后,大兴土木,在社树老家耗巨资盖了九进的姚家老宅,连带附产,把社树一个村子都快盖完了。

  在西安姚家大置田产房屋,芦进士巷(今芦荡巷)这处房屋仅仅是姚家在西安数十处的一处。民国15年前后,姚应琦的父亲姚文清买下了这座建于清咸丰年间的院落。姚文清是秦商杰出代表乐善好施,其夫人是四大富户之一的刘家,也是书香门第,他们自然与社会名流交集很多。

  彼时,于右任西安居所在书院门距此不远,大情小事频频往来,交往间多了墨香雅气,于先生每来兴致无不挥毫泼墨,姚府逐渐和气致祥,室雅兰香。他们有时候小酌品字吟诗,有时候谈论古今时事,酣畅淋漓时已是夜半,姚府专为于先生辟了房间供其休息,“于右任故居”由此而来。

  关于姚家大院的传说,网上的版本已然很多。尤其是1949年以后姚文清卖房产买飞机支持抗美援朝,将自己的茶叶、纺织公司交给国家,将陕西17处房产也一并交公。姚应琦的夫人周玉华女士是落实政策后作为姚家代表具体跑腿办事的,她讲到,卖房子买飞机是将房子卖掉,所得款项专项捐赠用于购买飞机;将公司和房产充公是大势所趋,而房产不是17处,仅可查的就29处。说话的轻描淡写,听得人心惊肉跳!所谓世事弄人,从登顶到下山,往复间一切烟消云散,需要多大的胸怀!

  姚氏商业在姚文清主持“天增号”期间,主营生意计有布、盐、糖、茶、黑木耳、丝绸绫罗、鹿茸、藿香、红花等珍贵药材等,并达到顶峰,旗下又分“恒昌”“惠谦”“燕翼”“居敬”“竹森”“仁在”等支派堂号。林则徐去新疆曾给姚家训言“心作良茶百世耕之有余,德为至宝,一生用之不尽”留下“姚恒昌堂”墨宝,让恒昌堂茯茶闻名于世,于右任称赞恒昌堂茯茶为“安国茶也!”

  如今,斯人已去徒留空屋,而好事者不绝。他们时而轻叩门环闹中寻幽;时而蹒跚小院,在一片青苔下发呆;再有就是找准机会,让远道而归的游子难以安宁,让他们早已平静的心再次沸腾。好在老人早已洞悉一切,超然物外,不为我们的叨扰所扰,在纷繁的交集中直搭主线,让纷纷扰扰往事清晰而透亮,让闷热的夏天里丝丝清凉润入心田。正如眼前的这座小院,虽历尽沧桑,但依然执着地代表着文化“符号”,默默地在闹市中守候着那一片宁静。

  2018年3月8日,初春乍暖还寒,《天下西商》采访组采访姚家故事,我应邀前往,穆民也一同在场。我与姚云朗先生二次见面,又一次聆听他说起姚家曾经的往事。他给采访组讲道,当年祖父姚文清买下的老宅,建于咸丰年间的清代院落,即现在南侧的房子。1929年前后,在毗邻北院重新修建了一栋二层砖木结构楼房,在二楼还留出可观花赏景的露台,整个院落可一览无余;当时的使用一楼为女眷生活使用,二楼是主人的书房。“那时祖父和家人主要住在安仁府的宅院,芦进士巷这处宅院,主要是亲朋好友来时的休息之处。于右任便常常留宿这里”姚云郎说。

  这处宅子建好后,姚文青并未居住多久,因其南方生意脱不开身,便举家迁到了南方。最终,他把家安在了自己茶叶生意的中心——四川雅安。1949年后,姚文青将自己的茶叶、纺织公司交给国家,陕西的29处房产也一并交公,只留下了市中心这一处宅院。1973年,不再从商的姚文青回到西安,从此在仅剩的芦荡巷自家大院住了下来,直到1986年去世。

  与众多历史民居的命运一样,姚家大院在动乱年代经历了被烧、被砸、被毁和没收产权,最终又回到姚家手中。1986年,大院500平方米院落、建筑被征收,从此失去原有模样。后来又因“没有价值”而被列为拆迁对象。幸亏古建专家何修龄经过实地考察,坚持认为“姚宅这样具有历史和艺术价值的中国古代民居庭院建筑,在西安市已不多见”,加之身为当时国家顶尖的计算机科学家的姚文清二儿子在多部门游走陈情,姚家大院才得以保存下来。

  2007年,姚家大院本着修旧如旧原则,最大程度地利用现有建材,比如,为了恢复露台围栏,掀掉院里地砖,打磨以后再加利用;朽掉的砖和毁掉的砖雕,在原来的基础上“打补丁”,从而形成今天的局面。

  采访组刚刚离开,门铃“叮叮咚咚”此起彼伏地响起,打开以后竟是芦荡巷半世纪前的老邻居。姚云朗先生见到故旧格外开心,又兴致勃勃地引领昔日邻居一番讲解。这几个人不仅每人对姚家都有印象,还能讲出当时状况。其中井小平(女)68岁,原住芦荡巷9号,其叔爷是大名鼎鼎的井勿幕。

  井勿幕(1888年2月12日一1918年12月23日),原名井泉,字文渊,后通用井勿幕,笔名侠魔,陕西省蒲城县广阳镇井家塬(今属铜川市印台区)人,陕西辛亥革命的先驱和杰出领导人之一,被孙中山先生誉为“西北革命巨柱”。井勿幕幼时聪敏好学、志向远大。1903年12月留学日本,入东京大成中学学习日语和普通学科.是陕西早期的留日学生。1905年加入同盟会,而后奉孙中山之命回陕发展组织,任陕西支部长。1906年再赴日本,与赵世钰等在东京成立同盟会陕西分会。1918年在陕西兴平县被奸人设谋杀害,时年31岁。陕西军民为怀念井的不朽功勋,曾将井在西安居住过的四府街更名为井上将街,并在街南端城墙上凿开一门,名勿幕门(即今小南门)。

  张宝宁(女)67岁,原住芦荡巷12号;程志英(女)67岁,原住芦荡巷23号;唐小莉(女)68岁,原住芦荡巷12号;四位老人跟随姚云朗先生边走边讲着儿时在这座院落里玩耍的经历。据老人们讲,当初她们在幼儿园时就常常来到这个神秘的大院里玩,经常看到爷爷、奶奶(姚云朗的祖父、祖母)两位老人,老奶奶很和善,经常拿糖果给孩子们吃,爷爷老在书房写字看报,总是远远望着她们,给人儒雅的感觉。上学后,唐小莉和当时借住这里的姚薇娜是同学,所以经常来玩,并且一直持续到1968年。从大院出事后,她们再未踏进这座院落,这一晃竟过了半个世纪。

  岁月匆匆,造化弄人。唐小莉讲完后,姚云朗认真地说道:“姚薇娜是我大妹子!”戏剧一幕再次发生!就像这座在历史上曾经显赫一时的关中大院,无论如何也预料不到它在过往中的坎坷兴衰,而这种坎坷正是西商坚韧不拔、知难而进、取得辉煌的精神写照。

  从姚家大院出来不久,又赶上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的热播,恒昌堂茯茶传承人穆民来电说要给我讲讲剧中周莹的故事

  《那年花开》剧中周莹人称安吴寡妇(1868-1910),姓周名莹,陕西省三原县鲁桥镇孟店村人,娘家为名门世族。17岁时出嫁泾阳县蒋路乡安吴堡村吴家,许配给通奉大夫吴蔚文之子资政大夫吴介侯,丈夫因染疾不愈,婚后十余天丈夫病故,因吴家无男丁承嗣,吴周氏成为吴家唯一继承人,此后吴周氏即被称为“安吴寡妇”。周氏无子守节,得到封建家族的赏识和赞许,并给予优厚的待遇。

  “东刘西孟社树姚”是清代泾阳三原一带坊间顺口溜,说的是刘、孟、姚三个大家。刘家的闺女一个嫁入周家,即周莹的母亲;另一个闺女——周母的侄女刘纫秋,则嫁入与刘家齐名的社树姚家,成为姚家鼎盛时期掌门人姚文青先生之妻。剧中吴尉文的妻子——周莹的婆婆也是姚家女儿,吴家也有女儿嫁入姚家。可以看出,剧中吴家与现实中的刘家、孟家、姚家有着紧密的联系,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同时,还反映出陕商抱团奋斗的精神。

  安吴寡妇的崛起不仅因为其聪慧,还与她会管理、善用人、敢决策有着直接关联。总管罗天增、杨茂亭、王子绪、王幼农等,个个多谋善断、经营有方。吴周氏对他们恩威并用,处处倚重,很快使衰败的商号重新兴旺起来,leyu乐鱼电竞官网又先后在上海、四川、陕西设淮盐总号分店,还在甘肃设立以经营药材为主和在湖北设立以经营布匹为主的商号、店铺。几年下来,各大商埠、码头都有吴家的生意。在陕西,泾阳、三原、高陵有吴家的当铺、药铺,淳化、口镇等地有吴家的油坊、酒坊、粮店、米号。当时民间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吴家的伙计走州过县,不吃别家的饭,不住别家的店。”其商号、作坊分布之广,资本、财力积累之快,可以想见。

  1900年,正是吴家寡妇生意兴隆时,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慈禧太后仓皇逃到西安所带(银两)不多,加之一路上洒金铺银过度挥霍,到了西安已是囊中空空。无奈之下向各级官僚摊派,以维护朝廷暂时之用度。一时间,慈禧行宫北院冠盖云集,金银财宝如山,老佛爷露出了久违的笑脸。

  俗话说“好了疮疤忘了疼!”,初来乍到,慈禧母子驻跸陕西巡抚衙门俗称“南院”,金银有了着落就嫌弃院落太小有失皇家威仪,后来陕西巡抚升允不得不大动干戈把“北院”收拾出来,才算勉强满足圣意。

  官场之风刮到民间!附庸风雅、攀附溜须进贡“纳祥”此起彼伏。一日,太监奏报:有泾阳民妇吴周氏觐见,愿捐白银十万两以表一介布衣拥护朝廷和护国的诚挚之心。准奏后,吴家寡妇拜见了慈禧太后,并当场捐献了十万两白银,以及一组价值连城的楠木屏风,慈禧十分高兴,因此被慈禧认作干女儿,并封为“一品夫人”。又亲书“护国夫人”金匾相赐。

  吴家寡妇感激涕零,将牌匾悬挂在大厅正中。在随后的经商过程中,这块御赐金匾成为名副其实的金字招牌,让吴家所向披靡,日进斗金,一跃成为陕西首富。无独有偶,2021年5月,我在陕西汉唐石刻博物馆采访馆长秦航,他茶桌一侧一对包浆均匀,温润如玉的石鼓引起我的注意。秦航讲,这对石鼓便出自安吴寡妇所在的周府。当初,为了得到这对石鼓,秦航不厌其烦盘桓三年滴水穿石,终以高价揽进怀中。如今,这对被专家誉为“陕西品相最好”的清代石鼓,以世间罕见而成为镇馆之宝,周家后人也进馆辨识为周家原物,真可谓《那年花开月正圆》。

  安吴寡妇从17岁守寡到42岁去世,25个春秋的短暂时光里,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虽是女流之辈却不畏艰难,与各种势力相斗争,任用贤能经营有方,使吴家在各地商号走向兴旺。农、商、房产结合,吴家可真是财源滚滚、日进斗金。她觐献给慈禧的一组楠木屏风,在圣驾回銮后与诸多珍宝一起留在西安,这些珍宝让许多人觊觎,以至于后来大多珍宝都不知所踪……

  彼时,为朝廷表忠心,泾阳许多大户争先恐后,其中社树姚领捐八万两白银,其旗下恒昌堂茯茶也顺风搭车而销量大增。leyu乐鱼电竞官网那是因吴周氏给老佛爷觐献茯茶时,被错听成“福茶”,慈禧高兴地说:“福茶好,喝福茶有福。”后来,一度有人索性将茯茶称为“福茶”,不管怎样,泾阳茯茶在那段时间掀起一股热潮。

  此时,姚家家族产业已传到姚文清手里(因战争、动荡、浩劫等,姚家族谱被毁,从姚昂干到姚文清究竟多少代已无从查考),其家族在雅安和彝族地区继续来往经商,获利巨大,于是在泾阳、西安大兴土木,成为名门望族。

  穆民先生曾请我去看社树姚老宅,他告诉我:“姚家这个老宅在村里是独一份,其做工当年都是请的西安的工匠,一点不比高家大院逊色。民国时期,水利部长李仪祉在主持修建泾惠渠时期曾在这里办公,后来病故于此。”1949年以后老宅收归国有,历经磨难,虽破败不堪,但从细节依然可以看出当年精工细作,巧夺天工。

  2017年7月,我带着《西安晚报》记者张佳、张宇明,青年书法家冷林来到泾阳中华水利会馆。会馆现存前、后院,中部为两进大殿,装饰富丽典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里面大殿有八个粗约二尺左右的柱子承载屋顶,此殿窗、门、檐、墙及柱下基石雕饰精美;外层大殿布置亦精美异常。难能可贵的是,老宅内外的石雕、砖雕和木雕,刻着山水、花草、人物等景象,讲述着古代道德仁义故事,堪为民间瑰宝。

  姚家从泾阳社树发轫,立足西安,从四川雅安和彝族地区一直辐射到东南亚,家族发迹后在老家、西安大置田产,卢进士巷这处占地3亩的宅子,便是前清一位文官府邸。亦是西安三十余处宅邸唯一留存的一处。

  命运多舛的姚家大院在文革中被充公,落实政策后又因“没有价值”而被拆毁,费尽周折后仅一小部分得到保留,曾经精美的砖雕、木雕、故事,只留在姚家后人们的记忆当中。


TEL:400-673-8684    FAX:+86-13929948200    EMAIL:leyudianjing@163.com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02-2023 leyu乐鱼电竞 版权所有 HTML地图 XML地图     公司地址: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东村下东3座12  粤ICP备17121779号-2